top of page

「治未病」與漢方新研

中國古代醫學理論,博大精深,蘊藏著人類在醫學理論及實踐經驗的無限智慧。 早在兩千多年前《黃帝內經》已確立了「未病先防,及早施治」-「治未病」的先進防病及養生概念。

"未病先防,及早施治"

      「治未病」倡導掌控健康/疾病的「主動權」,注重整體功能康復,倡導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,愈後防復」的理念,運用食療養生、保健、針刺、藥浴等綜合性方法,早期預防、截斷病勢、擇時防發,有效地實現了維護健康、防病治病、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。
      未出現病狀不等於身體生理完全健康。如圖所示,早於被診斷為認知障礙二十年前,患者腦部已出現異常蛋白積聚,突觸功能障礙早已發生。漢方新研正以此為目標,希望在未為人體出現症狀前已做出準備,發揚治未病的智慧。

ADChart_TC.png
asset10c.webp

中醫看腦退化

      中醫醫理認為出現「健忘」,即腦部功能退化的情況是在於腦與心、肝、脾、腎的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;病理性質屬本虛標實,本虛為氣血虧虛、五臟虛損、腎精不足、髓海空虛,標實為瘀血停滯、痰濁內阻。
      髓海不足,神機失用是本病的關鍵病機,臨床上多從本虛為主論治。「腎生髓,腦為髓海」,通過「補腎填髓」可以防治衰老引起的記憶力下降。
      此外中醫理論亦認為,日常飲食得法,能固本培元,卻病強身,也就是中國醫理的「治未病」及食療理論基礎。漢方新研的食療配方切合中醫理論,配方食材於《神農本草經》位列「上品」。
      上品藥:以補為主,多為名貴中草藥,也可以製作成藥膳,無毒或毒性很弱,可長期服用。適合年老體弱,久病體虛的人群。

「亞健康」

      上世紀50年代,世界衛生組織已將「健康」定義包括身體、精神和社會適應狀態,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。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,特別是城市化,越來越多的人健康狀況不佳,但沒有任何明顯和可以通過標準的醫學觀察方法來識別的疾病,這被稱為次優健康狀態(Suboptimal Health Status, SHS)、亞健康或中間狀態,是在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外的第三種狀態。根據統計, 約2/3人群均屬SHS, 他們身上總有一種不舒服的症狀並持續三個月以上,多與神經系統表現異常有關,如記憶力減退、頭暈頭痛、失眠多夢、精神不振、抑鬱焦慮、容易疼痛(如背痛)等,其他表現有慢性疲勞、功能性系統疾病(如消化、心血管、泌尿)等症狀。

"步入中年-亞健康出現高峰期"

      現代科學研究指出SHS與心血管病、糖尿病風險因素有關,與血壓、血液中皮質醇、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異常有關;再者男性SHS 與血液中葡萄糖,而女性SHS與甘油三酯指數異常有關。
      而在中醫千年醫理中,早已描述與SHS相似的狀態。SHS屬陰陽失調,介於陰陽平衡「健康」和不平衡「患病」之間,亦屬「治未病」狀態所述中之兩種:潛病未病態和欲病未病態。調理方法以中藥食療調養、針灸、推拿、氣功引導,平衡血氣、臟腑、經絡失調。

bottom of page